第178章 日不落大明(1/2)
\"科学院现在产的水泥够不够用?\"
徐光启连忙接话:
\"回皇上,保定每月能出两千五百吨,西安两千吨,芜湖靠着长江能产三千吨,广州新建的窑厂也有两千吨。\"
老先生的声音在大殿里格外响亮:
\"绍兴的窑口夏天能开工八百吨,洪都、重庆正开采石灰石,成都黏土多得是,洛阳龙门那儿还有前朝留下的采石场......\"
\"臣建议在交趾顺化市建个特级窑厂。红河边的黏土特别细,加上占城稻一年三熟,征调民夫吃饭不愁。要是皇上准了,三个月就能月产五万吨,走海路十天就能送到占城。\"
崇祯一拍巴掌,玉佩撞得叮当响:
\"准了!让安战区派兵保护建厂,南部战区在当地征十万劳力。还有——\"
他手指头戳在马六甲海峡最窄处,
\"在新加坡修个棱堡式海军基地,盖四丈高的灯塔,存够三年粮草。当南洋舰队的据点,卡住亚洲海防的喉咙。\"
王承恩弯腰领命时,朱砂笔在绸布上晕开红云。
工部侍郎往前挪了两步,腰牌声惊飞了烛台上的蛾子:
\"红河黏土虽好,可夏天发大水太急。臣想学治黄河的法子,筑十里长堤束住河道。\"
崇祯顺着地图上的红河支流比划,突然敲了下桌角:
\"行!堤里头再垒上大石块。\"
\"移民不分封土地,只从内地招汉人。去新地方的汉人,每人给一百亩田、十个奴仆。头三年不用交税!\"
御书房内鎏金香炉青烟袅袅,身着明黄常服的帝王将朱笔重重搁在奏折上,目光扫过殿内垂首的文武重臣:
“自前朝起云贵土司屡生事端,此番改土归流乃百年大计。传朕口谕——新移民的汉人男子,每人至少纳当地二名女子为妾,方法让将士去想!”
帝王指尖划过舆图上的瘴疠之地,语气稍缓:
“一直以来,南方烟瘴令人却步,朕相信,单凭这个条件,移民的难度就会减少很多。”
身着孔雀补服的礼部尚书额头沁汗,欲言又止:
“启禀皇上,按《大明会典》律法,汉人女子不许外嫁......”
“啪”地一声镇纸拍案惊得众臣膝盖发软,年轻帝王霍然起身,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明灭如龙鳞:
“这个是底线,绝对不能碰!着令各府同知严查通婚文书,凡有违者按叛国论处!”
“打仗时候粮草可得跟紧了!”
帝王突然看向张福臻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永乐宝剑的螭纹剑格。
“皇上放心,臣拿脑袋担保粮草。”
张福臻管这摊事儿,赶紧站出来回话。
张福臻嘴角勾起冷笑:
\"占城稻既已三熟,臣建议主粮就地筹集,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!\"
“从南部战区新组建的第二十七军调一个师,着开赴占城,负责后方治安的稳定以及粮食的筹集!”
“目前北部战区下辖勇卫军六个军;南部战区四个军;东部战区三个军;西部战区四个军。”
“朕的建议是南部战区增加二个军的编制。”
“朕要将整个东南亚变成稳固的战略基地。”
崇祯觉得目前南方战线,军事压力不大,主要问题还是新纳入疆域的维稳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