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督查司(2/2)
萧若风顿了顿,似是想起什么,接着说道:“兄长让我给你带个话,想邀你过府,与他叙谈一番。”
萧澈眸光微闪,没有丝毫迟疑,坦诚道:“九哥,实不相瞒,臣弟并不想卷入党派纷争,不想站队。”话语掷地有声,态度十分坚决。
萧若风凝视着萧澈,沉默片刻后,索性不再拐弯抹角,直接问道:“小十一,你可觊觎那至尊之位?”
萧澈微微垂下眼眸,思绪似飘远,缓缓开口:“九哥,同样身为不受宠的皇子,你和三哥比我幸运许多。其实我心里一直很羡慕你们,甚至也羡慕二哥,他母家尊贵,生来便得父皇疼爱。若可以,我只盼着我们兄弟情谊能永不改变,长长久久。”这番话看似未正面回应,实则委婉表明了他有争位之心,却又不想因此伤害兄弟情义。
萧若风静静听完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,随后轻轻点头,温和道:“好,九哥懂了。”
静谧的书房内,茶香袅袅。李长生微微抬眸,目光带着几分探究,看向萧若风,轻缓开口道:“听说你见过你那位小弟弟了?和他相处下来,感觉如何?”
萧若风神色微怔,唇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,反问道:“没想到师父竟也在关注他?”
李长生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茶杯,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欣赏,缓缓说道:“十八岁便踏入逍遥天镜中的扶摇镜境界,这般天赋,实属世间罕有,想不关注都难啊。”
萧若风微微皱眉,面露疑惑之色,开口道:“扶摇镜?这不对呀,据我所知,他不是才刚刚进入逍遥天境吗?”
李长生轻轻摇了摇头,目光深邃,似洞察一切,说道:“他刚归来不久,在这局势未明之时,又怎会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?有所隐瞒,也是人之常情。”
萧若风微微颔首,陷入短暂的沉默。仔细想来,十一弟初回这风云诡谲的朝堂,对他们有所防备也是情理之中。
李长生目光一亮,饶有兴致地说道:“寻个空暇,带他过来让我瞧瞧,我也好奇,这等天才究竟是何模样。”
萧若风立刻起身,恭敬地应道:“是,师父,我记住了。”
平清殿内,烛火柔和地摇曳着。太安帝靠坐在龙椅上,目光慈爱地看向萧澈,轻声问道:“这些日子跟着你皇兄,感觉如何?朝堂上的诸多事务,还能适应得过来吗?”
萧澈恭敬地微微欠身,神色温和:“多谢父皇关心,儿臣一切安好。九哥对儿臣极为关照,教了儿臣许多朝堂上的门道和经验。”
太安帝摆了摆手,脸上带着几分亲昵:“这里不是朝堂,你我父子私下叙话,无需如此拘礼。”
萧澈微微点头,应道:“是,父皇。”
太安帝微微眯起眼睛,似在思索,随后开口道:“你回来也有段时日了,可有想好今后的打算?想在这朝堂之上做些什么?”
萧澈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,认真说道:“儿臣从前一直没有机会学习裂国剑法,不知父皇能否恩准儿臣学习这门剑法?”
太安帝微微一怔,这才想起,萧澈早年便被自己送去了封地,在那天启城时无人照拂,确实也无人教过他萧氏传国剑法。太安帝缓缓说道:“这有何难,让你九哥教你便是。”
萧澈面露无奈之色,解释道:“儿臣曾问过九哥,可九哥说他并不会裂国剑法。”
太安帝微微皱眉,略作思索后说道:“如此,便只能去找李先生了。让你九哥带你去拜访一下,看看李先生愿不愿意教你。”
萧澈连忙拱手谢道:“多谢父皇。”
太安帝微微颔首,话锋一转:“除了这学剑之事,对于如今的朝堂局势,你有何看法?”
萧澈神色一肃,郑重说道:“儿臣确实有个还不成熟的想法。”
太安帝微微挑眉,饶有兴致地说道:“但说无妨。”
萧澈深吸一口气,侃侃而谈:“父皇,儿臣以为,‘侠以武犯禁’,江湖中人的行为应当加以约束。”
太安帝闻言,目光一凝,沉声道:“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?约束江湖中人,我北离建国百年以来,都未能做到。”
当初影宗成立暗河,本意就是为了控制江湖,可如今暗河已然脱离掌控,影宗也今非昔比。况且影宗的野心日益膨胀,太安帝确实有除掉影宗之意,才答应了景玉王与影宗的联姻。萧澈此时提出这般提议,倒有些意思。
萧澈不慌不忙,继续说道:“儿臣曾在代州试行过约束江湖人的举措,成效颇为不错。短短五年时间,代州因江湖人士引发的案件减少了许多,想必父皇对此也有所耳闻。儿臣觉得,这等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,亦是可行的。”
太安帝目光深邃,似在考量,缓缓说道:“你可知这样做会面临多大的阻碍?”
萧澈神色坚定,言辞恳切:“父皇,每年江湖之上,因江湖人士的纷争死伤无数,又有多少无辜百姓受其牵连,这些想必父皇心中明镜似的。儿臣并不否认江湖儿女应当有他们的意气风发、随心而动,但儿臣实在不忍看到无辜百姓因此丧命。就好比,有的侠客施展剑招,招式固然漂亮,如漫天花雨一般,可那些被毁掉的花朵,却是花农们一年的心血。几息之间,花农们便血本无归,求告无门,生计艰难。儿臣只是想让百姓们不再受江湖侠客的无端影响,能够安稳地维持生计,吃饱穿暖,生活无忧。在代州的时候,儿臣看到老百姓生活安康,脸上洋溢着幸福,儿臣打心底里感到高兴。儿臣是淋过雨的人,总想给别人撑一把伞啊。”
太安帝听着萧澈这番肺腑之言,想起萧澈不受自己疼爱,也没有同胞兄弟,母妃早逝,孤苦伶仃,心中也有所触动,微微沉默片刻后,缓缓说道:“朕允许你建立督察司,招募可用之人。具体的事宜,你拟一份章程出来,有不懂的地方,多和你九哥商量。”
萧澈激动不已,连忙跪地谢恩:“儿臣遵旨,谢父皇隆恩!”
月色如水,洒在静谧的庭院之中。萧若风微微皱眉,目光中透着关切,看向萧澈缓缓说道:“小十一,你为何执意要成立督查司?这督查司与影宗相比,又有何不同之处?”
萧澈微微扬起下巴,眼神坚定而自信,语气沉稳地回道:“自然是不同的,影宗虽有权力,可管不了那些江湖侠客,而督查司却能约束他们。”
萧若风轻轻摇头,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之色,劝说道:“你此番举措,不仅会分走影宗的权力,还要将那些江湖人士纳入管束范围。如此一来,定会得罪不少人,这条路走起来,只怕是艰难万分。”
萧澈微微颔首,神色坦然:“我明白,如此行事,头一个得罪的便是三皇兄。他本与影宗有联姻之约,我这横插一脚,定会让他不满。”
萧若风轻叹一声,上前一步,拍了拍萧澈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十一弟,兄长并非是反对你的做法,只是心中实在担忧你啊。”
这时,萧澈走上前来,目光深邃,似有回忆之色浮现:“九哥,你也一向向往江湖。江湖人最是讲究意气,只是,他们所谓的意气,不知会造成怎样的后果。难道以为到了逍遥天境或者半步神游的境界,便可以肆意妄为了不成?我在代州之时,亲眼见过那些江湖人,仗着自己武艺高强,欺压百姓。那些普通老百姓无处申冤,只能眼睁睁看着家破人亡。当时我在代州采取了一些措施,效果还算不错,所以我才想着,将这些措施由朝廷来实施。”
萧若风微微一怔,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,忍不住问道:“你这是打算对江湖动手?”
萧澈目光坚定,直视着萧若风,缓缓说道:“江湖与朝堂,本就不应该混为一谈。从前朝中虽也试图约束江湖门派,可也仅仅是不想让江湖脱离朝廷的掌控罢了。但实际上,朝廷根本管不了江湖,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我并无消灭这些江湖门派的打算,只是想好好约束他们,让百姓不再受苦,仅此而已。”
萧若风微微颔首,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,开口说道:“好,此事若真能做成,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,为兄定会助你一臂之力。不知明日你可有空?我带你去见见师父。”
萧澈眸光一亮,脸上浮现出一抹欣然之色,毫不犹豫地答道:“当然有空,能得九哥相帮,又有机会拜见李先生,实在是求之不得。”